最近有很多人心惶惶的经济新闻。恒大和碧桂园加起来3.7万亿的债务爆了。全国各主要城市纷纷放开限购限售。国家下半年将发1万亿特别国债。各地地方债极度膨胀。譬如南方周末最近有篇很有意思的报道《五年间,千亿债务“削峰”:地方化债的镇江样本》。江苏镇江年公共预算收入才300多亿,竟然负债3400多亿,最高峰时3500多亿。每年利息估计都要一百亿,每年公共预算支出500多亿。但是,镇江竟然还是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榜样,因为镇江的两家城投公司刚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,并且镇江的债务在下降。我不敢妄议镇江的神奇金融能力,我觉得报道末尾的这一句已说明了一切:“2023年10月16日,针对镇江化债相关问题,南方周末记者致电镇江市财政局,但对方婉拒了采访请求。”镇江还是包邮区。非包邮区的地方债可想而知。

经济形势无疑是困难的、风险很大的。但有些人因此猜疑强国是不是要经济崩溃了,我特意讲解下给大家压压惊。

所有的债务,如果实在解决不了,最后无非印钞解决。我们假定国家二话不说,所有债务都接过来,递给央行,央行把这些债务都印钞买下,会不会导致物价飞涨、人民币崩溃?

我们先考虑民用消费品问题。商品的价格是市场上购买者持有的货币和商品的供应量决定的。典型的例子:国家处于战争状态,政府大量发行国债购买军工产品,军工生产线的人得到这些货币,去市场上购买民用消费品,导致民用消费品价格上升。但是,如果经济体内存在大量储备劳动力(失业人口),技术资金也不短缺,遇到需求后,民用品生产线会相应增加,使价格下跌。这就是前些天我提过的小打怡情,还能致富。如果经济体内并不存在大量储备劳动力,或者国债的增加远远超过民用品的增加,或者军工生产线大量挤占了民用生产线的人手,这时的民用品价格的上涨就是不可逆转的,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“物价飞涨、通货膨胀”。

再考虑资产价格问题。民用消费品的需求是有限的。中产以上人群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,手头有闲钱,肯定不会搞消费升级全花掉,而是选择能升值的资产投资,譬如房子、股票、黄金、古董、艺术品。因此,政府大印钞后,大量的钱并不会聚集到民用消费品市场,推高民用消费品价格,而是推高了资产价格。

综合这两点,只要国家生产能力没有问题,大印钞并不会导致物价飞涨,只会推高资产价格。如果国家有大量失业人口,大印钞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问题。生产能力是经济的压舱石。而货币,只不过是经济体内部财富分配的凭证。为什么现代国家总是大印钞?让我们想像一下,有个地主,依靠收租,家里堆着金山银山,一家人吃喝嫖赌怎么也用不完,金山银山的堆积速度超过了花出去的速度,这时,会发生什么情况呢?社会上的金银都到它家里去了,大家没钱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了。为了解决金银短缺,只能一边升级消费,提高地主花钱的速度,一边向地主贷款。然而,地主虽然升级了消费,金山银山堆得更多了,因为个人的消费是有极限的,赶不上地租和利息吸取金银的速度。政府没办法,只好不停印钞,使社会上有足够的货币进行生产、交易。不停印钞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家里的金山银山在不停膨胀。

土地兼并、贫富分化、财富集中是私有制社会的根本趋势,不可能改变的,有些政策会加速这个趋势,有些政策会减缓这个趋势,但无法停止这个趋势。这个问题我以前已经详细总结过了,称为“不平等交换原理”,这里不再重复。不管我们怎么做,地主家里堆满金山银山的情形迟早会发生。

真正导致物价飞涨的其实是劳动力短缺、劳动力成本上升。我国大部分日常民生物资的价格较发达国家低廉,根本原因是农村长期储备着大量劳动力,其次是政府进行了一定的价格管控。但目前的人口趋势大家都看到了,二十年后,每年出生人口肯定跌破500万,四十年后,估计只剩二百万,一百年后基本绝种。因此,不管政府印钞是否克制,物价在未来必定连年涨,一直涨到城乡差异被抹平,大米蔬菜的价格让白领肉疼。目前这种廉价的外卖、快递、滴滴,二十年后想也不要想了,除非有人活得不耐烦了,想从非洲进口劳动力。

我们再来设想一个极端的例子。政府GDP100,收入20,债务到什么程度会崩溃呢?如果不存在利息,其实政府的债务是可以无限叠加的,只要做到两点:每次债务到期就发新债还;搞出足够的资产吸收富人的货币。唯一的麻烦是利息,一旦债务膨胀到连利息都还不起,就会发生债务违约,俗称暴雷。假定政府维持运转的经费是15,有5可以还债,国债的利息是3%,政府可以印上足足160的国债,不用担心出问题。超过160是不是就危险了呢?其实也没事,再发更多国债付利息就是了。假定印到了300,每年利息就需要支付9,似乎危险了?不要紧,这时候你的GDP大概也增长到了150,收入30,你还是付得起利息。你国债印到600,而GDP只涨到200,收入40,同时经济危机还爆发了,大家都陷入经济停滞,收入很难增长了,你危险了?有点问题,但也没那么严重。先收缴下贪官、明星的财产充实国库,再查查支出账目,精简一些机构,再卖一卖优质资产,再和债主谈谈,重组下债务,还可以发行无息国债,央行直接买下。问题总会过去的。再不行,干脆放开手脚印到几千几万,然后重新发行新货币。如果是战时,方法就更简单粗暴了,根本不需要操心。

只有外部债务是真正的债务,不能这样蒙混过去。所以外债要谨慎,内债却有极大的余地。我们再看看目前强国的货币印到哪个地步了。史行的资产负债表上,对中央政府债权一直是1.524万亿。这是源自2007年发行的1.55万亿特别国债,财政部用这笔钱从央行买了几千亿美元,成立不能妄议的中投公司。这笔国债数额太庞大,政府还不起,就一直赖在央行的资产里,成为永续债。今年的1万亿既然名为特别国债,估计也要成为这种央行资产里的永续债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,对政府债权为52.8万亿。而9月的社会融资规模表里,政府债券为66万亿。可见国债绝大部分都被商业银行买下了。(这些表上的债权、债券,既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务,也包括地方政府请中央帮忙发行的债务。但既然是以中央政府名义,等于得到中央政府担保,我们都视为国债。)

这里要注意三种国债持有者的区别。7万多亿的个人和非银行机构持有的国债,并不会增加货币,不属于印钞,而是政府从社会上筹集闲余资金,和你我之间互相借钱没有区别,和我国政府购买美债没有区别。而52.8万亿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,属于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货币,计算在广义货币里。可以这样理解,商业银行每发放一笔贷款,就是发行相应的二级货币;购买国债就是向政府发放贷款。1.524万亿央行持有的国债,属于基础货币,计算为广义货币时,根据目前情形要乘以4倍左右。因此,目前因国债而增发的货币,大致在60万亿左右。目前M2总量289万亿,每年增速都是10%以上。货币增加主要来自个人房贷和企业贷款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里,对居民部门债权77万亿,对企业债权165万亿,这才是289万亿货币里的主要成分。央行目前发行36万亿基础货币,抵押物的大头是外汇21.8万亿、商业银行证券15.8万亿。从货币成分来说,远远谈不上用国债大印钞。基础货币里再加一万亿特别国债没什么问题。

再看利息问题。2022年,全国GDP121万亿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,其中,中史收入94885亿元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,中央支出35570亿元。66万亿的国债和近10万亿的中央收入比,根据前边的极限债务计算,离债务违约还差了很远很远。但是,地方债问题,20万亿的总收入究竟对应多少万亿的债务呢?谁也不知道,恐怕中央政府自己也不掌控。这是真正的大雷。国际上一般用国债/GDP来衡量负债程度,不理会地方债务,因为地方政府自负盈亏,一般来说不需要中央政府还债,但是我国的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不可能自负盈亏,最后还是需要中央政府出面解决。从这几年的消息看,经过中央各种训斥、禁令,地方政府的债务虽然难以还清,但一直还利息,成为永续债,还是普遍能做到的。这次发行一万亿特别国债,其实就是帮地方政府还债。

综合以上考虑,我国中央政府债务还远远未到极限债务,还有很大的加债空间。什么时候,央行资产里国债占了大头,才需要认真考虑债务问题。我国经济的问题是三个:一,人口问题,按目前趋势一百年后中国人必然濒临绝种,这整个生活方式就是断子绝孙的生活方式。但是一百年后地球长啥样也还是未知数,所以我们也不要过度操心,只管过一天是一天。二,经济模式的转换。目前的房地产模式实际上是向中产阶级提前征收三十年的税收,因为三十年的税收突然到手,导致地方政府产生了自己很富的错觉,于是花钱大手大脚,什么债都敢借。为了维持这种支出,只好不停赶新的韭菜入场,向他们征收三十年的税收。这种模式怎么可能继续呢?人口连年减少,哪来新韭菜呢?地方债务和恒大、碧桂园的债务本质是一样的,极限扩张,奢靡无度,梦想着房价一涨就能还清。结果人口、疫情、中美斗争、俄乌战争四重打击,房价跌了,所有的债务就暴雷了。房地产经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。三,地主家里的金山银山问题。用金融术语就是财富分配中利息房租股票之类食利收入过高,生产者收入过低。这个问题不解决,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货币就会越来越膨胀,最后废币洗牌了事。

我们评估经济,也就是评估5到10年的情形,最多20年。20年的时间长度,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了。5到10年内,中国政府的债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10年后,搞不好核战都开打了,谁在乎现在的问题。

(注:因为此篇文章,微博号暴躁皮皮22被封,此账号存活从2022年2月到2023年11月)